在全市如火如荼地開展創(chuàng)文工作之際,襄陽海容投資實業(yè)有限公司獨家贊助的“襄陽好鄰里”推薦評選活動終于進入投票階段了,高達兩萬元的一等獎獎金將會由哪對好鄰里獲得?驤龍誠邀您來重讀他們的感人故事,選出心中的“最佳”。
為了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文明素質(zhì),樹立襄陽人的文明榜樣和文明形象,襄陽海容投資實業(yè)有限公司贊助舉辦首屆“襄陽好鄰里”推薦活動。襄陽海容投資實業(yè)有限公司獨家贊助10萬元,用于獎勵和諧鄰里模范典型和活動參與者。
一、二、三等獎每戶家庭分別獎勵10000元、6000元、3000元,其他每對入圍家庭也可獲得600元獎勵(超過兩個家庭的獎金均分)。
目前,襄陽日報傳媒集團經(jīng)過初步評選,已經(jīng)選出25對入圍家庭,即日起開始復選,按照網(wǎng)絡投票(占比50%)、社區(qū)推薦(占比30%)、評委投票(占比20%)的比例進行打分,根據(jù)總分評選出前三名。
投票方式
網(wǎng)絡投票
關注襄陽晚報微信公眾號(xywb3611111)、襄陽日報微信公眾號(xiangyangdaily)、驤龍國際微信公眾號(xianglongguoji),在投票板塊勾選您所支持的好鄰里家庭并投票。
社區(qū)推薦
居委會1封推薦信按100票計算,一個居委會可以推薦多個家庭,一個家庭可以接受多個居委會的推薦。
評委投票
市文明辦、襄陽日報傳媒集團組織評審組,對25對家庭進行打分。
經(jīng)網(wǎng)上公示后,最終由評審組確定一、二、三等獎。頒獎儀式將于五月下旬在三橋頭驤龍國際樓盤舉行。
目前,25對好鄰里典型已經(jīng)全部選出
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面孔
希望各位小伙伴們積極參與投票哦~
1.十六年老姐妹遇棚改 結(jié)伴買房仍當好鄰居
(張桂芳(右)、楊金鳳(左))
簡介:當了16年鄰居,從來沒有紅過臉;老房子拆遷要搬新家,她們還想繼續(xù)做鄰居。家住襄城龐公辦事處勝利花園小區(qū)的張桂芳、楊金鳳兩位老姐妹面對拆遷舍不得分開,在驤龍國際一同挑選新房后又做起了鄰居。
2.這兩家人守望互助三十載——為與好鄰居相伴,他放棄申請廉租房
(貴萬英(左)、張宏偉)
簡介:在長虹路社區(qū)工人新村8號樓三單元,住著這樣門對門的兩家人,貴萬英和張宏偉,這兩個租住在此的殘疾家庭守望相伴已有三十年,張宏偉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已故的妻子劉愛琴生前也是高位截癱,長期與輪椅為伴,同樣是殘疾家庭的貴萬英能夠感同身受,主動承擔起了張宏偉家的日常家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他們親如一家的故事感動了眾多居民。
3.鄰居阿姨成了我姑姑
江婷(左一)、戴方坤(右一)與母親蘆朝榮(前排左一)、姑姑江職鳳(前排右一)
(江婷(左一)、戴方坤(右一)與母親蘆朝榮(前排左一)、姑姑江職鳳(前排右一)的全家福)
簡介:父親獨臂,身體孱弱;母親眼盲,行動不便……江婷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沒什么依靠的家庭里。打她記事起,家里遇到過不去的坎兒,鄰居江姨總會站在他們身旁。“江姨”叫江職鳳,是個一直沒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婦女,一邊照料癱瘓的丈夫,一邊拉扯著兒子,手頭不寬裕,生活也不太順心。一直堅持負責江婷一家的大小事情,想到江姨對自己一家這么多年的無私付出,江婷打心眼里把她當成姑姑。
4.門對門三十余年——兩家三代親如一家
(從左至右分別為:薛天文、易秀珍、徐綠林、徐子海)
簡介:“兩家人能長久相處,關鍵要大度、相互信任,不能斤斤計較?!币仔阏涞倪@番話也許就是這對好鄰里親如一家的答案。易秀珍、徐綠林兩家住了30多年的對門,親如一家?!杉依先酥g的深厚感情,深深地影響了子孫兩代人。
5.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偶遇,讓兩個“桂芳”結(jié)緣,成了彼此最難舍的牽掛——同名好姐妹 相伴不分離
(李桂芳(左)與洪桂芳(右)情同姐妹)
簡介:20多年前,因名字都叫“桂芳”,洪桂芳與李桂芳成了好友。多年來,她們彼此幫扶,守望相助,雖無血緣關系,卻情同姐妹。
6.有一種好鄰里在低谷中幫你前行
(申永勤(左)和祁慶華(右))
簡介:有一種好鄰里,他們不見得為對方做過多少事情,可就是特別聊得來,這種心靈上的溝通總能幫助對方在低谷中一路前行。家住襄城荊州街社區(qū)健民小區(qū)的申永勤和祁慶華就是這樣一對好鄰里。
7.延續(xù)81年的鄰里情
(宋靚靚、周大鳳、李天榮、曲雙喜(李天榮老伴)、曲靜雯(李天榮孫女))
簡介:在樊城立業(yè)路社區(qū)虹海小區(qū),大家都知道周大鳳、李天榮兩家關系好,親如一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兩家的鄰里情已延續(xù)了81年。81年來,幾代人彼此幫扶,守望相助
8.善鄰接力三家親 睦里敦親兩代人
(后排左起:李平、張訓強、趙長軍、周玉榮、陳禮新、王華玉,前排左起:李鳳運、陳義發(fā))
簡介:忘年之交,親若子侄,善鄰搬遷,睦里又至。如今,三家人早已分居各處,可這段20多年的鄰里情依舊在延續(xù),年輕的兩戶人家每年都要去探訪年長的老鄰居,三家融洽得如同一家人,讓我們走進襄城順安山社區(qū)居民陳義發(fā)老人家中,聽他和老伴兒講述張訓強、趙長軍“善鄰接力”的故事。
9.把外公的鄰居變成自己的鄰居——抱團取暖,他們心有陽光
(張如意(左)和劉俊松)
簡介:“其實,生活再苦,也能過下去??墒嵌鄠€人一起面對和擔待,日子也會變得輕松起來?!睆埲缫庹f,雖然他們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在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彼此身上的正能量,是他們笑對生活的動力,也讓他們不論何時,都心有陽光。由于小兒麻痹癥,27歲的劉俊松的右腳落下了嚴重的殘疾。小他5歲的張如意,16年前患上進行性腰神經(jīng)萎縮癥,身體已經(jīng)完全扭曲。他們的生活充滿不幸,卻因為一份沒有血緣的兄弟情,滿是陽光。
10.37年,他與消防官兵結(jié)下不解之緣——流水般的鄰居 鐵打的情誼
(楊寶成、王興英夫婦與消防官兵代表合影)
簡介:“這不光是一份鄰里情。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份軍民魚水情永無休止?!狈飨乐嘘犞笇T賈文斌動情地說?!?7年過去,楊寶成從一個毛頭小伙變成了白發(fā)老人。他的鄰居卻依舊長著一張年輕而富有朝氣的臉。他沒有在無情流逝的歲月里感到恐慌,因為隔壁的一群消防戰(zhàn)士,帶給他濃濃的鄰里情。
11.十四戶共居和諧巷 四代情深親如一家
(“和諧巷”居民代表)
簡介:棗陽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靳莊社區(qū)居委會張莊小區(qū),有一條長約百米的小巷,里面居住著來自四面八方的14戶人家。14戶居民居住的這條百米小巷被當?shù)厝朔Q為“和諧巷”。巷子里的14戶鄰居,就是一個大家庭,都是姊妹伙、弟兄伙的,從不分彼此。
12.因為這句話,百余戶三無小區(qū)居民得享安寧,也讓大家看到了五位好鄰居的善良和擔當——我們會義務服務到底
(范桂清、黃建民、卞先貴、李保元、李如林(由左向右))
簡介:如今,78歲的黃建民和四位六旬組員還在為小區(qū)樓房補漏而奔走,他們說:“只要我們干得動,就一直干下去。”在閘口社區(qū)糧機廠家屬院,五位老人抱成團,讓一個曾經(jīng)紛爭不斷的三無小區(qū)重回安寧。
13.“公益大叔”帶出公益團隊
(劉有常(前排右二)和鄰居們合影)
簡介:今年68歲的劉有常住在星火路15組。2008年,劉有常退休了,他沒有像其他同齡人那樣圍坐在牌桌上,而是選擇當一名志愿者。自“創(chuàng)文”以來,劉有常每天雷打不動地重復著這樣的工作,且樂此不疲。除了當好志愿者,他也是鄰居眼中的“主心骨”。劉有常熱心公益帶出公益團隊。
14.臘八粥串起的鄰里情
(李建忠、劉鳳英、徐勇國(前排從左至右))
簡介:樊城水星臺社區(qū)的50多戶征遷居民歡聚一堂,共品臘八粥,共敘鄰里情?!×陙?,每個臘八節(jié)的前夕,這些老鄰居都會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回來,聚在一起,對這50多戶老鄰里來說,臘八節(jié)聚會,品的不僅是粥,更是情。
15.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這個山村不是夢想——大山深處好鄰里,守望互助一家親
(楊德新(左一)、陳光玉(左二)夫婦與王述順(右一)、蘇佳桂(右二)夫婦)
簡介:在??悼h的一個小山村里,村民們友愛互助,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這里真實發(fā)生。
16.照料鄰居二十年,鄰里之情勝親情
(方明杰(右)陪井本英聊天)
簡介:鄰里之情是無價的,在谷城縣石花鎮(zhèn)蒼峪村住著這樣兩位老人方明杰和井本英,他們比鄰而居鄰里之情勝親情。
17.疾病帶走他眼里的光明,鄰里點燃他心中的暖意
(李明國(中)和寇亞香(右))
簡介:漆黑的世界格外冰冷,讓李明國意想不到的是,從2014年8月,鄰居們用善良在他心中點燃了暖意。尤其是原本素不相識的寇亞香老奶奶,幾乎成了他的“拐杖”?!叭嘶畹木褪且粋€心態(tài),幫助別人走出困境,自己不也有個好的精氣神嗎?”寇奶奶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18.“搭把手”,讓896戶居民的心聚一起
(任有福、汪貴華、彭斌、劉代春)
簡介:居民間起了糾紛,他們是“矛盾調(diào)解員”;在社區(qū)里巡邏,他們是“文明志愿者”;誰家有困難了,他們都主動上前……而對大家的贊揚,他們說得最多的話是:“不就是搭把手的事兒嗎?”他們就是樊城長虹路社區(qū)銀河紡織公司五一二小區(qū)的志愿者。
19.棗陽有個好鄰里讀書會——“讀”出互幫互助人情味
(讀書會“全家?!保?/span>
簡介:在讀書會里,任何一個孩子或家庭遇到事兒,所有家長都出主意想辦法,齊心協(xié)力把事兒辦好。在棗陽市實驗中學十多個家庭跨越了居住地的局限,成為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成為彼此的好鄰里。
20.小巷名叫團結(jié)巷 22戶居民一家親
(團結(jié)巷的居民代表)
簡介:樊城趙家巷社區(qū)團結(jié)巷的22戶居民,在即將拆除的團結(jié)巷里留下一張張珍貴的合影,一起回憶走過的溫情歲月。22戶居民相約,把農(nóng)歷大年三十定為每年聚會的日子,相約不論離開多遠,“團結(jié)巷”永遠留在心中,把鄰里情“無限期”地延續(xù)下去。
21.因為大家的信任,78歲的張桂華當了40多年的“貼心管家”——她帶頭幫人不嫌累 鄰里互助親如一家
(78歲的張桂華的鄰居)
簡介:不管風里雨里,總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愿意幫你;在居民們遇到難題時,總有一個最能信賴的人能無私地為大家東奔西走。78歲的張桂華在老河口市友誼路社區(qū)惠濟巷居住了40多年,62戶居民都用“貼心管家”來形容她。
22.消失的老屋,永恒的鄰里情
(李富娥(左)和孫紅云(右))
簡介:鄰里好,賽元寶。孫紅云和李富娥都是友誼街回族社區(qū)居民,20多年的鄰居,一個住樓上,一個住樓下。雖然孫紅云比李富娥年長一歲,但她更像一個妹妹。多年來,一直都是李富娥在幫助和照顧孫紅云和她的家人。
23.兩年前,68歲的楊阿姨建起了“左鄰右舍”微信群;如今,院里的居民親如一家——微信群連起三棟樓
(楊玉華(右三)和鄰居們)
簡介:“時代在進步,我們也不能落后。”楊玉華說,她會把微信群一直堅持下去,爭取讓更多的鄰居從中受益。家屬院里的“能人”不少,63歲的李書敏擅長編織,52歲的鄧研做的蘿卜餡包子特別好吃,住在3號樓的黃紫紅在親子教育上頗有心得……大伙兒在微信群里展示手藝,也分享秘訣。
24.好鄰里團隊叫“熱心人”,服務了整個小區(qū)——把大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阮福蘭、魏愛香、夏光銀、胡順根(從左到右))
簡介: 在樊城定中橋社區(qū)人民園小區(qū),有一個群體取名叫“熱心人”。幫助小區(qū)安裝天然氣、組織大家清理化糞池……他們把大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正是這些小小的舉動,將小區(qū)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25.剪斷頭發(fā),剪不斷鄰里情
(郭恩華(左)、黃正英)
簡介:提起90歲的郭恩華和77歲的黃正英這對“師徒”,樊城朝晉門社區(qū)原電機廠家屬院的居民們無不翹起大拇指,“幾十年了,我們很多人都在他們那里剪過發(fā),從沒有收過一分錢?!薄∮龅嚼先藗冃袆硬槐愕?,他們甚至上門服務,從不推托。這么多年來,剪斷的是頭發(fā),剪不斷的是鄰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