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首月26.5元工資到如今每月4936.92元退休金,從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至今的每項重要家庭收支,到五次建房四次搬家的歷程,從飛鴿自行車到家庭小轎車……在灤州市78歲老人駱宗明的家里,一個不大的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老人一筆一劃整理出來的39卷,共計388本的家庭賬簿。歲月無聲,時光流轉(zhuǎn),這樣一份家庭賬簿檔案史承載著的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普通家庭生活變遷的記憶,更濃縮和反映著家國變遷的時代回聲,成為家國記憶的一部分。翻看這些厚實的家庭賬簿,國家變遷投射在個體家庭的記憶越發(fā)清晰,這份記憶也讓駱宗明老人內(nèi)心充盈著滿滿的幸福與自豪。
78歲老人積累
39卷家庭賬簿
今年已78歲高齡的駱宗明老人滿頭華發(fā),身體硬朗,一說話便是滿臉慈祥的笑。老人出生于戰(zhàn)亂時期,成長于饑荒年代,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如今正享受著幸福的晚年時光。在駱宗明老人看來,時代的巨大變遷,讓他們這代人經(jīng)歷豐富,也因此更能體會時代點滴變遷中給予個體的巨大變化,以及其中的幸福滋味。
駱宗明老人年輕時便有保留和記錄家庭收支、記錄家庭事件的習(xí)慣。“從1959年參加工作開始,我便開始記錄個人和家庭的各種變化,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一種習(xí)慣。如今回頭看看,這些記錄之于我個人和家庭來說,是沉甸甸的生活積累,更是一份寶貴的記憶。”駱宗明老人說。
駱宗明老人的家庭賬簿有39卷、388本,共計2508件內(nèi)容,包括日常財務(wù)、家政大事、旅游考察、服裝飾品、子女成長、照片音像、養(yǎng)生保健等多方面。
在一本經(jīng)歷了六十多年的小紅本上,駱宗明老人記錄了個人、家庭變化,子女成長,家庭收支等300多項內(nèi)容,加上追憶的部分,時間從1949年至今,跨越了七十年。
隨著年代變化,駱宗明老人的家庭賬簿里的數(shù)字一直在變化。通過這些數(shù)字,可以感受一個普通家庭在時光流淌間,留下的一個普通家庭滿滿的故事。
五次建房四次搬家記錄家庭變遷
駱宗明老人和老伴居住在灤州市一處四間房的小院,在這里老人已經(jīng)生活了二十多年?!拔业倪@個家經(jīng)歷了五次建房四次搬家,生活也在這樣的搬遷中,逐漸變化。”駱宗明老人在家庭賬簿中,特意親手寫了一篇《從四世同堂到安居樂業(yè)》的文章,記錄了老人五次建房四次搬家的家庭生活變遷。
1941年,駱宗明老人出生于一間茅草屋,后在戰(zhàn)亂中茅草屋被燒毀,在親戚家寄居多年后,1949年,駱宗明一家分到了一間半的住房,并一直住到1965年?!?965年,在親戚的幫助下,家里蓋起了三間房,在唐山大地震中,房子雖有損壞,但經(jīng)過維修,依然是一家人遮風(fēng)擋雨的家?!瘪樧诿骼先苏f,1992年,因工作需要,他被調(diào)到當(dāng)時的灤縣坨子頭工委工作,一家人便搬遷到了工作地,住進了三間瓦房,還蓋了兩間廂房。1996年搬到現(xiàn)在的住房,生活至今。
老人現(xiàn)在居住的小院,四四方方四間房,還蓋有廂房。“你看我這個小院冬暖夏涼,各屋都有空調(diào),上個月我還新添置了一臺全自動洗衣機?!瘪樧诿骼先诵χf,如今,他的四個女兒都各自有住房,家庭幸福,這給老人的晚年生活又增加了幸福的砝碼。
那些跳動的數(shù)字寫滿故事
在駱宗明老人的家庭賬簿中,有一張老人各年代工資變化登記表,還有一張老人親手繪制的其個人參加工作后工資增長曲線示意圖,一條不斷上揚的紅色曲線從1959年一直跨越至2019年。
“我是1959年8月1日參加的工作,工作第一個月我的工資是26.5元,而現(xiàn)在我的退休金每月是4936.92元,這數(shù)字變化太大了。我簡單計算了一下,從工作初始到改革開放前的19年間,我的工資僅漲了三次,每次平均漲幅不到6元錢,而改革開放后到現(xiàn)在,我的工資漲了近30次,平均每次的漲幅約169元?!瘪樧诿骼先诵χf,2001年退休后,雖然對國家沒有什么貢獻,但退休金漲了16次。
在駱宗明老人看來,自己個人的一張小小工資單變化,折射的是國家的巨大變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每個人在這種變化中都體會著不斷攀升的幸福指數(shù)。
1970年6月16日,一臺收音機,花費45元;
1979年1月10日,一輛飛鴿自行車,花費179元;
1979年1月17日,上海全鋼手表,花費125元;
1982年10月27日,給小姨子結(jié)婚購買的一座掛鐘花費48.8元、背面14.6元、手表120元、縫紉機156.9元……
從工資收入,到水費、電費、取暖費、購衣購物、醫(yī)療保健等的花銷;從BB機、大哥大到智能手機;從自行車到家用轎車……在駱宗明老人一筆一劃記錄的幾十年的家庭賬簿中,生活在變化,社會在變化,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越來越濃烈。
“當(dāng)時買一臺收音機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一輛自行車攢了四個月的工資?!瘪樧诿骼先说拿烤湓挾佳笠缰鴿M滿的幸福,這些家庭賬簿中的數(shù)字和他的工資一樣,在不斷跳躍中,讓人不禁感受著在國家變遷中,一個小小的普通家庭承載著的滿滿故事和情懷。
如今,在駱宗明老人的家里,一臺1980年9月6日購買的牡丹牌縫紉機依然在用,駱宗明老人的老伴依然習(xí)慣于用這臺縫紉機給自己縫制衣服。
駱宗明老人初中文化,做過15年教師。駱宗明老人笑稱,一家14口人中,他和老伴的文化水平是最低的?!拔业乃膫€女兒都是高中文化,而孫輩都是大學(xué)甚至研究生學(xué)歷。一家14口人,10名黨員,還有一名預(yù)備黨員?!?/span>
“我的這個家對國家一直心懷感恩之情,我也希望在晚年能夠發(fā)揮余熱?!比缃?,已經(jīng)78歲高齡的駱宗明老人,每天都會到老年活動中心組織老干部們學(xué)習(xí),而且他還執(zhí)筆著灤城辦老干部工作室的夕陽紅簡報。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駱宗明老人希望通過這樣一份家庭檔案的形式,展示一個普通家庭個體在國家巨大變遷中的巨大變化,共同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普通家庭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和濃濃的家國情懷。
來源:河北新聞網(wǎng)